2025 年 10 月 20 日,尧都区汾河街道办事处三淇村的玉米田里,履带式收割机的轰鸣声打破田间宁静。链条高速运转间,饱满的玉米棒被快速采收,金黄的籽粒通过输送筒涌入农用三轮车 ,在连续阴雨的间隙,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收保卫战正紧张进行。
“这雨下得揪心,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,多亏有农业托管兜底!” 汾河街道办事处一农户站在田埂上,看着满载玉米的车辆驶向山西好的粮农业科技公司,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。连日阴雨导致土壤含水量激增,传统人工收割效率骤降,湿粮霉变风险陡增,成为农户们的 “心头患”。
危急时刻,山西好的粮农业科技公司成为辖区秋粮安全的 “压舱石”。“减损就是增产,减灾就是增粮,必须把损失降到最低!” 公司董事长崔仙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,生产部开启 24 小时轮班制,烘干机满负荷运转。
田间地头的 “抢收突击队” 同样争分夺秒。农机机械部实行 “三班倒” 作业模式:白天,6台履带式收割机优先服务周边散户及老弱病残农户,针对泥泞地块精准调配设备;夜幕降临后,机组转向公司承包的千亩玉米地,实现 “人歇机不歇”。维修组则在田间设立 “移动服务站”,随时处理机械故障,确保采收效率。
科技赋能让抢收更具底气。在三淇村作业现场,3 架植保无人机化身 “空中搬运工”,将捆扎好的玉米袋快速吊运至田埂,每亩地运输效率较人工提升 10 倍以上。这种 “无人机 + 履带机 + 烘干机+储存+收购+外销+加工” 的立体作业经营模式,正是尧都区 “科技助农” 政策的生动实践。
“只要农户有需求,我们随时接收,绝不让一粒粮食因霉变浪费!” 崔仙红的承诺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愈发清晰。这场雨隙中的秋收保卫战,不仅守住了农户的 “粮袋子”,更彰显了政企联动守护粮食安全的担当,为临汾 “三秋” 生产写下温暖注脚。
编辑 ∣ 郭王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