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中旬的临汾尧都,连日的阴雨导致田间土壤含水量持续攀升趋于饱和状态,玉米秋收进入“抢时”关键期。这场与时间的赛跑里,区农机中心化身田间地头的“主力军”,从农机设备调度到作业安全守护,用专业与高效为秋粮丰收筑牢坚实防线。
走进土门镇的田野,抢收的忙碌景象扑面而来。农户们身披雨衣趁雨歇手工掰棒,农机手检修设备在稍干爽地块进行抢收作业,而区农机中心安全教育股室的工作人员,则穿梭在田间与农机之间,逐一排查湿滑作业环境下的安全隐患,“多查一处,农户的收成就多一分保障”,他们的话语里满是责任。
天气变化是秋收工作的“晴雨表”,为精准应对天气变化对秋收的影响,尧都区农机中心与气象局建立实时联动机制,预警信息一发布,农业技术人员便第一时间走进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,指导农户做好粮食通风处理,“刚收获的玉米水分含量高,每隔两小时翻一次,避免堆捂发热导致霉变”。不仅如此,为解决粮食晾晒难题,各村充分利用闲置厂房、村级文化广场等场地,设置了多个临时晾晒点,让农户的粮食有处可晒。烘干企业更是开足马力,24小时不间断作业,持续运转的轰鸣声,成为粮食减损的定心丸。“只要农户有需求,我们随时接收,绝不让一粒粮食因霉变浪费”,烘干企业负责人的承诺掷地有声。
这场抢收战的背后,是一套高效运转的保障体系。尧都区提前印发《农机化生产作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》,成立专项调度小组,通过电话、微信群实时掌握各乡镇收割进度与农机需求,协调跨区域农机支援,形成“人歇车不歇” 的攻坚态势,最大限度提升了秋收效率。
这场抢收战的背后,是一套高效运转的保障体系。尧都区提前印发《农机化生产作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》,成立专项调度小组,通过电话、微信群实时掌握各乡镇收割进度与农机需求,协调跨区域农机支援,形成“人歇车不歇” 的攻坚态势,最大限度提升了秋收效率。(任超杰 冯鸽 刘凯杰)
来源 ∣ 今日尧都在线
编辑 ∣ 郭王成